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二、涎腺肿瘤动物模型(animal model of salivary gland tumor)

诱发涎腺肿瘤的常用化学致癌剂有3‐甲基胆蒽(或称20‐甲基胆蒽,meth yl cholanthrene,MCA)、DMBA和3,4苯并芘(3,4‐benzpyrene,BP),最常用的是DMBA和MCA,它们与化学诱导的口腔癌的致癌机制相似。实验动物可选用小鼠、大鼠、金黄地鼠、家兔等,其中大鼠和金黄地鼠颌下腺解剖易于掌握,对化学致癌剂敏感性高,更为常用。化学致癌剂诱发涎腺组织产生腺癌,鳞癌以及纤维肉瘤的动物模型在涎腺肿瘤研究中有重要应用价值。如:病毒诱发(SE多瘤病毒、细胞巨病毒、MV涎腺病毒等)、32 ......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书名:《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栏目: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 第二篇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各论 > 第十八章 口腔疾病动物模型 > 第二节 口腔颌面部肿瘤模型
作者:施新猷 顾为望
参编:
页码:448-449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7-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