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文献资料]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是继发于肺或肺外器官损伤的急性呼吸衰竭,临床上以进行性低氧血症、肺顺应性降低和呼吸窘迫为特征。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肺泡-毛细血管膜通透性增高和PS系统受损是ARDS的主要病理学改变。前者引起血浆渗出、发生急性肺水肿和肺泡透明膜形成,后者既是肺损伤的结果,又可进一步加重肺损害。同时,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也受损伤,生理屏障功能破坏,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成分渗漏入肺间质、肺泡及细支气管,引起肺水肿及形成透明膜,使PS灭活,肺泡表面张力增大,进一步促进肺水肿和透明膜的形成,造成恶性循环。 ......

——《肺的非呼吸功能基础与临床》
书名:《肺的非呼吸功能基础与临床》
栏目:肺的非呼吸功能基础与临床 > 第一篇 肺的非呼吸功能 > 第七章 肺表面活性物质 > 第四节 肺表面活性物质与肺部疾病
作者:孙秀泓 罗自强
参编:尢家騄,王学铭,韦超凡,刘汉清,孙秀泓
页码:147-148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01-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