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发病机制和病理】

本征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内皮细胞损伤学说:是各种有害因素造成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在损伤处聚集,导致肾脏局部微血管性血栓。其机制可能为脂溶性的抗氧化剂VitE代谢紊乱或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减少,抗氧化能力降低,出现异常脂质过氧化,红细胞寿命缩短,促进溶血和血小板聚集。电子显微镜检查:可见内皮细胞增生、肿胀,内皮和基底膜之间分离成内皮下间隙,其间充以细微纤维、脂质红细胞碎片、血小板,沿内皮细胞侧可见新形成的薄层基底膜,上皮细胞足突融合。 ......

——《人类病毒性疾病》
书名:《人类病毒性疾病》
栏目:人类病毒性疾病 > 下篇 重要脏器、系统病毒性疾病 > 笫三十九章 泌尿生殖系统病毒性感染 > 第二节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作者:刘克洲 陈智
参编:王季午,马亦林,干梦九,任红,庄辉
页码:990-992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01-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