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速览]二、关于脑动脉结构改变的研究

目前,颅内囊性动脉瘤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很久以来都被认为是一种先天性疾病。用高压气体泵使动脉内压力增高直至600 mmHg,发现只要内膜和内弹力层完整,那些中膜缺陷的动脉(不论外膜完整与否)均不会产生动脉瘤。因此,Glynn提出内弹力层缺损才是引起动脉瘤的主要原因,而内弹力层缺损可能由粥样硬化斑或其他原因所致。与颅外动脉相反,颅内动脉仅有一层弹力组织即内弹力层,有理由认为只有首先造成这层结构的损害才能产生动脉瘤。Campbell用电镜扫描动脉粥样硬化病人脑动脉分叉处内弹力层的孔隙,孔隙的平均直径明显增大, ......

——《外科学--前沿与争论》
书名:《外科学--前沿与争论》
栏目:外科学--前沿与争论 > 第十四章 颅内血管性疾病 > 第二节 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邹声泉 龚建平
参编:裘法祖,龚建平,邹声泉,吴新民,张元芳
页码:277-278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06-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