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一、感染的临床证据

病理性发热是机体对致病因子的一种全身性防御反应,临床表现是体温升高超过正常高限,其诊断标准一般是口腔温度在37℃以上或肛门温度在37.6℃以上,昼夜温差波动在1℃以上。不同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发热过程(热型)常不相同,记录患者的时间体温曲线可以判断发热的热型,热型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鉴别意义。必须指出,对于某些极其严重的感染患者,可能体温非但不增高反而降低(< 36℃),这一点在感染的诊断中值得引起注意。腋下、滑车上和腹股沟表浅淋巴结肿大可见于肢体化脓性感染、野兔热(tularemia)、猫抓热(cat‐ ......

——《实用检验医学 上册》
书名:《实用检验医学 上册》
栏目:实用检验医学 上册 > 第四篇 临床微生物篇 > 第三十八章 病原生物与感染 > 第五节 感染的证据
作者:丛玉隆 王鸿利 仲人前 周 新 童明庆
参编:王鸿利,仲人前,周新,童明庆,马筱玲
页码:666-668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5-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