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二、羊水栓塞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

羊水栓塞的主要病理生理变化为肺栓塞、过敏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及多脏器功能障碍,这一点已比较明确并统一。羊水栓塞发生的高危因素与下列因素易造成病理性血窦开放有关:①过强的宫缩使宫内压增高,多数学者认为过强子宫收缩与不恰当使用宫缩剂有关。羊水栓塞时所致的DIC,由于机体发生的急剧反应,大量的凝血物质被快速消耗,所以致使血液很快呈高凝阶段进入低凝及纤溶亢进状态。羊水栓塞所致的DIC为急性DIC,高凝阶段为时非常短暂,在临床上常常很难被发现,发现难以控制的出血时往往已进入低凝期,晚期的纤溶亢进则加重 ......

——《中华妇产科学(临床版)》
书名:《中华妇产科学(临床版)》
栏目:中华妇产科学(临床版) > 第三篇 病理产科 > 第17章 羊水栓塞
作者:曹泽毅
参编:沈铿,马彦彦,高雨农,陈春玲,于松
页码:176-177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1-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