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治疗]二、局部用碳酸酐酶抑制剂

1954年Becker首先报道碳酸酐酶抑制剂口服应用,可有效的降低眼压。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系列氯苯磺胺衍生物(类似碳酸酐酶抑制剂)产生了,局部应用具有降眼压效果,这些化合物与前不同的是它们具有水溶性,而且在溶液中具有稳定性和良好的穿透性,进而诞生了局部用碳酸酐酶抑制剂,其最大的优点在于长期使用全身副作用较小。1 .临床应用可用于各类青光眼的降眼压治疗,包括开角型青光眼、高眼压症、闭角型青光眼以及继发性青光眼。有研究发现用0.5%噻吗洛尔治疗的患者,加用2%多佐胺,眼压可进一步下降13%~21%,说明其 ......

——《青光眼治疗学》
书名:《青光眼治疗学》
栏目:青光眼治疗学 > 第八章 青光眼的药物治疗 > 第四节 碳酸酐酶抑制剂
作者:张舒心 唐 炘 刘 磊
参编:王宁利,王华,王涛,王阑,王怀洲
页码:99-101
版本:2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12-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