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治疗]3﹒为控制危险因素和防治并发症的对症治疗

纠正高体温:每4小时一次监测体温。如果体温> 37 ﹒ 5℃应该给予对乙酰氨基酚(10~15mg,4小时一次)。但体温≤ 33℃可能增加并发症,包括低血压、心律失常、心衰、肺炎、血小板减少症及复温时颅内压反跳性增高。颅内高压的处理:卒中发病后第1周内主要致死因素是脑水肿和颅内高压,但只有10%~20%脑卒中患者发展为足以恶化病情的脑水肿。颅内压(I CP)> 200mm H2O超过5分钟应给予降颅内压处理。怀疑有脑水肿时,可通过气管插管和过度通气,适当控制液体入量,床头抬高20 °~30 °、吸氧和通气支 ......

——《危重急症抢救流程解析及规范》
书名:《危重急症抢救流程解析及规范》
栏目:危重急症抢救流程解析及规范 > 第十四章 急性卒中抢救流程(Stroke) > 二、次级评估与救治
作者:何 庆
参编:
页码:69-70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10-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