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第三节 致病机制

目前,已知隐球菌的毒力因素包括:能在37℃下生长,含有多糖荚膜,酚氧化酶系统。荚膜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醛酸‐木糖‐甘露聚糖和半乳糖‐木糖‐甘露聚糖两种多聚糖,其抗原性弱,易引起免疫耐受。酚氧化酶系统是隐球菌的另一个重要的毒力因素,现已发现,产黑色素阴性、无荚膜隐球菌的变异株致病性弱,反之致病性强。其他潜在的毒力因素还有隐球菌代谢产物甘露醇、细胞外蛋白酶等,前者在脑组织中出现可加重脑水肿,后者有溶组织作用。已知本病好发于艾滋病、糖尿病、淋巴瘤、霍奇金病、晚期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器官移植等患者,但亦有少数隐球 ......

——《医学真菌学》
书名:《医学真菌学》
栏目:医学真菌学 > 第八章 隐球菌病
作者:温海 李若瑜
参编:刘维达,冉玉平,李春阳,李春阳,李福秋
页码:134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10-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