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概述]一、大肠息肉分类

分管状、绒毛状及管状绒毛状三类,其癌变率为1.4%~9.2%。管状与绒毛状其中一种成分占20%或80%即属混合型,这三者发生率,根据海宁。又名先天性息肉、潴留性息肉或幼年性腺瘤:大多在10岁以下,60%发生于距肛门10cm以内,占全部息肉的6.2%~7.2%,大多呈圆球状,表面可糜烂。另一类为黏膜炎症疾病又称假性息肉,如伴随在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或血吸虫性肉芽肿等,如原病变消失,则该息肉即血吸虫虫卵所致的虫卵结节,又称血吸虫性息肉表面覆盖黏膜上皮常萎缩,呈灰黄色小结节。 ......

——《中华胃肠病学》
书名:《中华胃肠病学》
栏目:中华胃肠病学 > 第四十七章 大肠肿瘤 > 第一节 大肠息肉和腺瘤
作者:萧树东 许国铭
参编:莫剑忠,马雄,马天乐,马述春,马维义
页码:485-486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12-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