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在从事随意运动时必须保持稳定的姿势,这与大脑皮质、基底节、小脑、前庭系统、深感觉等均有密切的联系。根据共济失调的定位诊断,共济失调主要分为感觉性、前庭性、小脑性和大脑性共济失调。大脑性共济失调有别于小脑性共济失调,大脑额、颞、枕叶与小脑半球之间有额桥束和颞枕桥束相联系,故当大脑损害时也可出现共济失调。但大脑性共济失调通常不如小脑性共济失调症状明显,较少伴发眼球震颤,临床意义远小于其他三类共济失调。由于共济失调由神经系统多个部位引起,不同类型的共济失调有不同的伴随症状: 1 .深感觉性共济失调。能产生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