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

具有感染性的成熟卵囊进入人体肠道后,子孢子逸出、并藉助其顶端的复合型子孢子糖蛋白CSL与肠黏膜上皮细胞膜中的相应受体( 85kD的表面蛋白)结合而黏附于肠上皮绒毛膜,在其膜下形成的寄生空泡内完成生活史。近年研究发现,隐孢子虫患者血清IL-1 、 IL-6 、 IL-8 、 TNF - α等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明显升高,它们诱导肠上皮细胞内源性前列腺素表达增加,从而使细胞内cAMP水平升高,肠上皮细胞分泌亢进,并对水、电解质吸收减少,引起类似于霍乱的分泌性腹泻。动物实验研究显示,被动输入抗隐孢子虫的单克隆抗体能 ......

——《实用传染病学》
书名:《实用传染病学》
栏目:实用传染病学 > 第二十二章 原虫病 > 第十一节 隐孢子虫病
作者:王宇明 李梦东
参编:毛 青,于乐成,万谟彬,王小红,王英杰
页码:1209-1210
版本:4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2-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