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概述]三、抗Sm抗体的临床意义

抗Sm抗体是SLE的重要诊断标记。黑人和亚洲人更常出现抗Sm抗体,在美国的SLE患者中,前者出现此抗体的频率是后者的两倍。尽管抗Sm抗体的滴度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但当用敏感的免疫沉淀法来进行检测时,很少出现抗体完全消失的情况。而一项有100位日本患者参加的大规模研究则显示:当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时,与未出现抗Sm抗体的患者相比,出现抗Sm抗体的患者发展至终末期肾病的可能性较小(一般是较轻的肾脏病变),但出现晚发性蛋白尿的可能性较大,且总体预后较差。 ......

——《红斑狼疮》
书名:《红斑狼疮》
栏目:红斑狼疮 > 第三章 自身抗体 > 第五节 抗小分子核糖蛋白抗体
作者:叶任高等
参编:叶任高,许韩师,张道友,刘冠贤,沈世忠
页码:84-86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01-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