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二、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预后因素

第一,导致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的局部因素和机制,称为“不稳定的颅内动脉狭窄”。这些高危患者沿用冠心病术语,被称为“不稳定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 [ 38~39 ]。1 ﹒责任病灶颅内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在WASID前瞻性研究中,Kasner等[ 40 ]指出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是狭窄动脉区域以后出现脑卒中风险较高的独立危险因子。同时具有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比仅有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的危险性更高。4 ﹒症状性与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与颅外ICA狭窄一样,复发性缺血事件的风险在症状性颅内 ......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
书名:《颅内动脉粥样硬化》
栏目:颅内动脉粥样硬化 > 第二章 脑卒中机制和临床预后 > 第五节 自然病程和预后
作者:黄家星 高山 陈向燕
参编:LouisR.Caplan,K.S.LawrenceWong,JongS.Kim,邹昕颖,陈仰昆
页码:116-119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6-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