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概述](二)“脉络-血管系统病”的概念及其指导价值

古代中医对脉与脉络病变是从整体与局部相结合而认识的。因而提出“胸痹心痛”、“中风偏枯”、“坏疽脉痹”等不同病名,其所言胸痹心痛与冠心病、中风偏枯与脑血管病、坏疽脉痹与周围血管病基本类似。西医学血管生物学的发展已明确血管是一个具有广泛生物学功能的器官,受到神经、内分泌、免疫等多种因素的调节和影响,气血相关的络病理论特色有助于从更广阔的视角考虑“脉络-血管系统病”发生、发展及病理演变规律。 ......

——《动脉粥样硬化》
书名:《动脉粥样硬化》
栏目:动脉粥样硬化 > 第二篇 临床篇 > 第十三章 络病理论代表方通心络胶囊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 > 第一节 通心络组方理论 > 一、“脉络-血管系统病”的概念及其指导价值
作者:孟晓萍 布艾加尔 . 哈斯木
参编:艾永顺,布艾加尔·哈斯木,崔燕,代艳芳,邓悦
页码:461-462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4-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