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发现对DA受体有拮抗作用的药物能改善精神症状,据此提出了精神分裂症的DA假说。长期服用DA激动剂如:苯丙胺,可诱发苯丙胺精神病。经典的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哌啶醇,其主要机制为拮抗中枢神经系统的D 2受体。由于DA假说不能解释全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如:在阴性症状及认知功能损害为主的精神分裂症中,发现中脑内DA功能低下,这些部位主要为D1D5受体,故又提出了精神分裂症的DA修正学说,即精神分裂的早期(急性期)主要是DA功能亢进。而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很可能有DA功能减退。非竞争性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