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Barss报告某些腹痛手术探查的病例,阑尾均正常,证实为非结核性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以后为与结核病相区分,冠以“非特异性”一词。急性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病(acute idiopathic lymphadenophathia mesaraica)小儿相对多见,10岁左右为多发年龄。由于曾由淋巴结中分离出腺病毒、肠道病毒、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沙门菌、痢疾杆菌、大肠菌、巴斯特菌等病原体,结合病理呈增生或化脓性改变,故认为病毒、细菌感染为基本病因。有人认为非溶血性、革兰阴性Y‐假结核菌与本病关系密切。临床上疑似阑尾炎,但在腹痛之前首先发热者,应想到本病。手术病例淋巴结病理检查同时,做细菌病毒分离培养,有助于诊断并进行病因学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