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上午8时查房,病人诉右下腹壁烧灼样疼痛,经追问,知为病人注射80%敌敌畏乳油约2ml所致(7月24日下午),上午9时局部出现数个透明水疱,最大直径约1cm。入院后第2天全血ChE活力(澳麝香草芬兰纸片法)为0%~20%,第7天升至30%,第8天升至40%,右下腹敌敌畏注射局部硬结逐渐吸收,水疱创面愈合。针对以上情况,本文除保持适度的阿托品化外,重点应用了氯磷啶,其目的有二:一是防止农药再吸收引起的“反跳”。这里应指出,病人后期酶活力的恢复,表示皮下的敌敌畏可能绝大多数已被代谢,另外与维持氯磷啶的一定用量,对随时由皮下脂肪等释放出的敌敌畏所产生的中毒酶及时的复能和新生胆碱酯酶的出现都有一定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