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1月下旬缓慢发热起病,1周后高热达39℃伴前额部钝痛、恶心,服吗啉胍热退。住院中有时发热,阵发性头部剧痛,有时恶心、呕吐,胸透、肝功能、心电图等各种检查均无异常,缓慢进展,嗜睡、神志障碍。11月22日尾状核头部及附近白质有片状低密度灶,中线无移位,增强后病灶不增强,与以前CT片对比病灶明显缩小。住院中经用多种抗生素、抗结核药、神经营养药、中药、糖皮质激素、干扰素、脱水剂及各种对症治疗无效,病情缓慢进展,其间似有好转,但再度加重恶化,住院第51周死亡。尸体解剖于双额叶、右基底节、尾状核、右颞叶、双脑室后方可见多发性大小不等的坏死病灶及出血性病灶,符合HSVE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