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已认识到,奎尼丁晕厥是由于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所引起,通常伴有QT间期延长、血清电解质平衡失调(低钾或低镁血症),多发生于用药早期。以上心律失常亦可见于其他Ⅰ a类与Ⅲ类药(胺碘酮和索他洛尔),但Ⅰ a类较常见,而胺碘酮罕见。90年代报道急性心肌梗死138组(9800例)随机对照试验,发现Ⅰ类抗心律失常药增加病死率,而β受体阻滞剂和胺碘酮可显著降低死亡率。目前研究认为理想的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应是延长心肌复极化和动作电位时程,呈频率依赖性,即在心动过速时呈较强的抗心律失常效应,而在正常心率时,对心肌复极化影响少,此类药物尚有待今后进一步研制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