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用药书籍速查系统

[病理生理]三、脑功能研究

既往对物质成瘾脑机制的探讨主要借助于动物模型,20 世纪90年代后随着功能脑技术的出现,打开了从语言、记忆、认知甚至情感等领域对人脑进行观察的大门。 有学者用正电子发射(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对人脑的研究显示,使用可卡因时的“陶醉感” 与纹状体多巴胺转运体(dopamine transporter,DAT)的占有程度有关,而使用哌甲酯引起的愉悦感与纹状体多巴胺D 2受体的密度减少有关。动物实验亦发现,多巴胺D 2基因敲除的小鼠对阿片类物质及酒精的奖赏效应和敏感性明显降低,这些结果均支持多巴胺D 2在物质依赖中具有重要作用。但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能预料到的、金钱或已经知道的奖赏的神经反应,而不是对内在的、天然的奖赏(如食物、性等)反应的研究,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已知的和内在的奖赏或激励是共同加工还是分开加工的呢?研究者们观察到,可卡因滥用者给予可卡因后出现的欣快效应在时间上与这些脑区的许多脑区激活有关,这也支持天然奖赏引起的愉悦和动机激励效应与滥用药物引起的快乐感觉有神经相关性。近来,一项在恒河猴身上观察的短期给予可卡因对脑局部葡萄糖利用影响的研究显示,腹侧纹状体、DA 细胞丰富的腹侧被盖区和内侧前额叶皮层的代谢活动下降,而背侧前额叶皮层和丘脑的代谢活动增高。此外,研究还发现,被试者在餐后给予巧克力引起的厌恶反应与眶额皮层的尾部、海马旁回和前额叶皮层的显著激活有关。可能最初使用可卡因引起的是奖赏通路的激活,随着药物的长期使用,这种对奖赏通路的激活逐渐被滥用药物明显的病理性激励效应引起的适应不良所代替,从而强化增加药物使用的频率和强度。

……
——《精神药理学》
书名:《精神药理学》
栏目:精神药理学 > 第二篇 精神障碍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 第七章 物质依赖的神经生物学 > 第二节 药物的奖赏效应
作者:江开达
参编:江开达,李晓白,司天梅,崔东红,方贻儒
页码:288-289
版本:1
出版时间:2007-05-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