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用药书籍速查系统

[生理学]第二节 突触传递的分子机制

神经递质的生成有3种途径:①谷氨酸、甘氨酸、腺苷等小分子是神经元代谢过程中的原料或中间产物,从胞浆中直接摄入囊泡。‐氨基丁酸、生物胺类等小分子在神经末梢经过一至数步酶反应生成.为防止胞浆内的降解酶的作用,神经递质在合成后必须贮存在囊泡中,通过轴浆转运抵达释放部位。前者小而均一,直径约50nm,贮存各种小分子神经递质。利舍平选择地抑制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囊泡转运蛋白,使单胺类神经递质在合成后不能摄入突触囊泡而被降解,造成神经末梢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排空”(depletion),引起抑郁症症状。由此可见,通过改变囊泡转运蛋白的表达或功能可影响神经递质释放,从而改变行为活动。

……
——《神经药理学》
书名:《神经药理学》
栏目:神经药理学 > 上篇 基础理论(总论) > 第四章 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
作者:张均田 张庆柱 张永祥
参编:金国章,卢圣栋,池志强,米卫东,孙兰
页码:65-66
版本:1
出版时间:2008-01-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