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氮平的化学名为2‐甲基‐4‐(4‐甲基‐1‐哌嗪基)‐10 H‐噻吩并[2,3‐6] [1,5] 苯并二嗪,其化学结构与氯氮平十分相似,具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一般特征,对包括D 2和D 3、D 4和D 1受体、5‐HT 2、M 型胆碱受体、H 1受体和α1受体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即所谓多受体作用药物。EPSs 危险性低可能与其非选择性DA 受体结合的特点有关,经典抗精神病药对D 2样受体(D 2和D 3、D 4)具有高选择性,氟哌啶醇对D 2样受体的占有与对D 1样受体(D 1和D 5)的占有之比为25 ∶1,氯氮平为0.7∶1,而奥氮平则为3 ∶1。此外,EPSs 危险性低还可能与其在腹侧盖区和中脑边缘叶(A10 区)D 2样受体的阻断显著高于黑质‐纹状体(A9 区)D 2样受体的阻断有关。体内即使小剂量水平(5mg/d)时,5‐HT 2受体的占有都已在90%以上,远远大于D 2受体的占有。D 2受体的占有能力比氯氮平要强,和利培酮相似,并随着剂量的增高而增高,5mg/d 平均剂量时D 2受体的占有为55%,10mg/d 时为73%,15 mg/d 为75%,20mg/d 为76%,30mg/d 为83%,40mg/d为88%。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受体结合试验显示,奥氮平对5‐HT 2A和5‐HT 2C受体具有高亲和力,对5‐HT 3受体呈中等程度的亲和力,对5‐HT 1受体的亲和力较低,与经典抗精神病药和其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都有所不同。例如,奥氮平对α1受体的亲和力与齐拉西酮相差不多,但奥氮平对α1受体的总体效应较小,因为奥氮平的临床治疗剂量为10~20mg/d,比齐拉西酮80~200mg/d 要小。如假设产生抗精神病效应的阈值是D 2受体的占有应大于60%的话,那么,小于60%应不足以引起抗精神病效应,氯氮平显然就不符合引起临床疗效的经典D 2占有阈值机制的假说,而奥氮平却符合这一假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