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用药书籍速查系统

[治疗](一)促心律失常作用的检测和诊断

药物本身是最重要的因素,A类药物、ⅠC类药物、Ⅲ类药物如索他洛尔较易引起促心律失常作用, B类药物、Ⅱ类药物(β阻滞剂)、Ⅲ类药物如胺碘酮和Ⅳ类药物(钙拮抗剂)较少引起促心律失常作用。除药物本身因素外,还与以下因素有关:原发性因素: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LVEF<40%)、基础心电图QT间期延长者、心动过缓、持续性室速、心房颤动、以往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出现过促心律失常作用,凡具有上述因素中的一项或多项者容易发生促心律失常作用。除根据心律失常的改变进行诊断外,电生理检查方法对诊断促心律失常作用很有帮助,诊断标准如下:①用药前PES仅能诱发出非持续性室速,用药后可诱发出持续性室速或室颤。

……
——《心血管药物应用的新进展》
书名:《心血管药物应用的新进展》
栏目:心血管药物应用的新进展 > 第十七章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 五、促心律失常作用的预防和治疗
作者:张文博
参编:
页码:450-453
版本:1
出版时间:2002-10-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