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用药书籍速查系统

[治疗](四)作用机制

抑郁症的病因学和抗抑郁药的作用原理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已提出了包括单胺假说在内的诸多理论,但抗抑郁药到底如何发挥其治疗作用,严格地讲,至今仍未完全明了。如前所述,舍曲林的短期作用是减少神经元冲动发放率,当自身受体脱敏后,神经冲动的发放恢复正常,然后逐渐增多。神经冲动发放的正常化过程正好与临床上抑郁患者症状改善所需时间相吻合,并因此从理论上将这一过程与抗抑郁药作用机制联系起来,也说明自身受体的下调对抑郁障碍的有效治疗十分重要。当然,NE 神经元的作用同样十分重要,当突触前神经元作用增强时,NE 神经元受到位于NE 神经终端的突触后5‐HT 受体的刺激而激活,结果使β受体作用下调,这一特点可见于许多抗抑郁药治疗时所显示的证据。 最近的研究结果进一步显示,SSRIs 可减少5‐HT 1B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产生,而5‐HT 1B mRNA 具有调节背侧缝际核神经元自身受体的作用,即调控每次神经冲动发生时5‐HT 释放的数量,有意思的是,mRNA 产生减少与SSRIs 治疗作用的显现所需的时间刚好相当,因而这一作用机制假说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
——《精神药理学》
书名:《精神药理学》
栏目:精神药理学 > 第三篇 精神药物的分类和药理学原理 > 第二章 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 > 第三节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 二、舍 曲 林
作者:江开达
参编:江开达,李晓白,司天梅,崔东红,方贻儒
页码:393
版本:1
出版时间:2007-05-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