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松药作用的自然消退是因肌松药在体内分布和消除致血浆中浓度不断降低,导致神经肌肉接头部的肌松药不断进入血循环,使神经肌肉接头处的浓度降低,因此在神经肌肉接头部的乙酰胆碱浓度逐渐占优势,乙酰胆碱占据乙酰胆碱受体数增加,此时肌松药作用开始自然消退。当乙酰胆碱结合的受体超过一定阈值(25%~30%受体数),神经肌肉兴奋传递恢复正常,低于这一水平肌张力仍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抗胆碱酯酶药暂时可逆性地抑制乙酰胆碱酯酶,增加乙酰胆碱的作用不仅在神经肌肉接头的烟碱样胆碱受体,同样可以作用于毒蕈碱胆碱受体,致唾液分泌增多,肠蠕动增加以及心率减慢发生心动过缓,为防止这些不良反应抗胆碱酯酶药须与抗胆碱药合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