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用药书籍速查系统

[病理生理](三)分布(distribution)

例如,地西泮是一种脂溶性高的药物,它在口服给药后数分钟内即可进入大脑,故迅速起效。由于药物的再分布,在地西泮一次给药后在其效应部位的药物浓度会很快下降,这种下降速度要快于药物消除的速率。药物的血药浓度随着药物自体循环向外周分布很快下降,同时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很快升高,药物进入组织并非立即产生药理作用,只有当效应部位的药物浓度高于MEC 才会产生药理作用。药物进入体内后向全身体液分布,使药物在血液与各组织器官之间保持平衡,为均一单元。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相对结合力,以及组织的成分和与药物的结合能力,只有未与蛋白结合的药物才能在血浆与组织间交换。例如,不同的抗抑郁药有不同程度的血浆蛋白结合力,难以确定药物在作用部位发挥有效的药理作用的程度(DeVen 1994)。 图1‐9‐3 药物浓度在血浆和组织中的变化 当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被替换时,会导致药物的相互作用,会使更多的非结合的药物分布到外周组织并作用于受体部位,引起药物效应(有益和有害的)增强。另外,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也限制药物自肾脏和肝脏的清除,使得药物在血浆中游离药物浓度的升高多为一过性;因此,游离药物较快地被清除,其增强的药理效应随即消失,药物总浓度(结合和游离)仍回到替代前的水平。

……
——《精神药理学》
书名:《精神药理学》
栏目:精神药理学 > 第一篇 精神药理学基础 > 第九章 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原理 > 第一节 药代动力学 > 二、药代动力学
作者:江开达
参编:江开达,李晓白,司天梅,崔东红,方贻儒
页码:156-157
版本:1
出版时间:2007-05-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