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过程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使人们认识了排卵的机制与受孕的条件,以及这些生理现象与雌性激素的关系,进而以抑制排卵为目标来设计妇女避孕的甾体药物。妊娠素的黄体激素样活性在皮下注射时仅为黄体酮的1/3,但口服时则为黄体酮的15倍。其后人们发现19去甲基黄体酮(19 Nor‐progesterone,3)注射后的黄体激素样活性比黄体酮高4~8倍,抑制排卵的活性也有所提高[ 92 ],但口服效果仍差。以17 α乙酰氧基黄体酮或炔诺酮为母体,继续进行改变化学结构与构效关系的研究,人们又从黄体酮类或19去甲基甾体化合物中找到了不少新的孕甾女用避孕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