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用药书籍速查系统

[治疗](五)不良反应

开始服用时可出现轻度恶心、呕吐或腹痛,治疗中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失眠、激越、焦虑、静坐不能、头昏、低血压、反射性心动过速以及体重增加、月经周期紊乱、溢乳、阳痿和射精障碍,少数患者可引起QT 间隔延长,但发生率仅为0.001 7/年,且无重要的临床相关性,少数患者还可出现转氨酶轻度升高和低钠血症。治疗剂量时EPSs 的发生率比经典抗精神病药明显要低,以静坐不能多见,约20%的患者需要同时服用抗帕金森药或抗胆碱能药,剂量大于6mg/d 时,EPSs 的发生率就可能升高,甚至和氟哌啶醇相当,也可以出现急性肌张力障碍和静坐不能。多数研究认为,利培酮导致EPSs 发生的危险性呈剂量‐依赖关系,当剂量升至12mg/d 以上,EPSs 发生率与氟哌啶醇相似。另1 项开放性研究比较利培酮和喹硫平用于原先抗精神病药治疗时发生过EPSs 或EPSs 易感患者,基线评定时约50%患者存在EPSs,换药后连续使用4个月后,EPSs 等运动系统不良反应均明显减少,两者无显著差异性,但喹硫平组合并抗胆碱能药的病例数明显少于利培酮组,而嗜睡、口干、头昏更多见于喹硫平组。Markianos 等比较经典抗精神病药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血清催乳素浓度的影响,结果发现,利培酮比氟哌啶醇更易导致血清PRL 升高,而氯氮平和奥氮平较少导致血清PRL 升高,喹硫平对血清PRL 的影响更少。治疗开始时应从小剂量起,以防直立性低血压和头昏症状的发生,EPSs 的发生存在剂量相关性,通常在低于4mg/d 时极少发生,但高于6mg/d 时则明显增加。利培酮的临床疗效明确

……
——《精神药理学》
书名:《精神药理学》
栏目:精神药理学 > 第三篇 精神药物的分类和药理学原理 > 第一章 抗精神病药 > 第三节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 四、利 培 酮
作者:江开达
参编:江开达,李晓白,司天梅,崔东红,方贻儒
页码:327-328
版本:1
出版时间:2007-05-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