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用药书籍速查系统

[生理学]三、作用于乙酰胆碱受体的药物

肌松药可能通过非竞争性机制作用于受体,改变受体的功能,而不是通过竞争乙酰胆碱结合部位,受体构型改变后通道即不能快速自由的开闭,其开放或关闭变动迟钝:通道开放慢,神经肌肉传递变慢。当突触后膜75%~80%以上的乙酰胆碱受体被非去极化肌松药占据后,神经冲动虽可引起乙酰胆碱的释放,但没有足够的受体相结合,肌纤维不能去极化,从而阻断神经肌肉的传导。其特点为:①阻滞部位在神经‐肌肉接头处,占据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胆碱酯酶抑制药不仅不能拮抗其肌松作用,反而有增强效应。

……
——《麻醉药理学基础与临床》
书名:《麻醉药理学基础与临床》
栏目:麻醉药理学基础与临床 > 第10章 神经肌肉接头的生理功能 > 第四节 接头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
作者:叶铁虎 李大魁
参编:于永浩,王云,王天龙,王永光,王国林
页码:148-149
版本:1
出版时间:2011-04-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