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用药书籍速查系统

[治疗]五、药理作用机制

最初的假设集中于作为精神病性症状的主要病理生理因素— — —多巴胺。Carlsson最早证实经典抗精神病药使用后体内多巴胺代谢产物的增加,这一增加被认为是多巴胺能阻断的结果。苯丙胺中毒被认为是药物引起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的生物学模型,由于多巴胺能拮抗剂因其多巴胺的阻断能有效控制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在以往40年间,多巴胺拮抗假说在精神分裂症的精神神经药理学占据主导地位,药物阻断多巴胺能受体,特别是D 2受体。据认为强大的亲和力可使受体超敏而使DA功能拮抗持续增强,最终抑制了多巴胺能的转换。对5‐H T 2受体的阻断可能减轻锥体外系反应,并能进一步控制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继而发展出了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
——《精神药理学》
书名:《精神药理学》
栏目:精神药理学 > 第三篇 精神药物的分类和药理学原理 > 第一章 抗精神病药 > 第二节 经典抗精神病药
作者:江开达
参编:黄继忠,方贻儒,李晓白,王刚,王飚
页码:346
版本:2
出版时间:2011-08-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