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用药书籍速查系统

(一)H ansch分析(Hansch Analysis)

Hansch分析是QSAR中应用最多的一种方法,这是由美国Hansch与日本藤田稔夫(Fujita)于1964年首先提出来的。Hansch藤田认为药物从进入机体到开始生效,可分为相继发生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和药效过程。前者涉及多种因素,如药物的吸收情况、转运过程、代谢变化(活化或失活)、排泄速率等。后者指药物与作用部位的受体或生物大分子的结合力,即所谓内在活性。药物呈现活性强弱是由上述两个相继过程的宏观表现量值所决定的,可用与线性自由能相关的超热力学参数近似地加以表示。Hansch藤田通式为:式中C是化合物产生一定效应的摩尔浓度。Es与σ分别指化合物的取代基的疏水性、立体效应与电子效应参数。

……
——《药物化学——回顾与发展》
书名:《药物化学——回顾与发展》
栏目:药物化学——回顾与发展 > 第二章 20世纪药物化学的发展 > 第三节 新药发现的策略与途径 > 四、定量构效关系[15](Quantitative Struc‐ture Activity Relationships,QSAP)
作者:彭司勋
参编:尤启冬,张奕华,姚其正,黄文龙,彭司勋
页码:88-89
版本:1
出版时间:2002-12-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