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也层出不穷,有药物、刺激迷走神经手法、电复律、电除颤、导管射频消融术、人工心脏起搏、可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ICD )以及外科手术等。然而,多数患者以及多数情况下,药物治疗仍是首先使用的重要手段,因此需要了解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药效学、血药浓度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针对于这些机制,抗心律失常药物往往具有以下基本的电生理作用: 1 .改变心肌的自律性。心肌梗死后患者联合应用β受体阻断剂与胺碘酮时有协同作用,可显著降低心律失常的致死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