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触传递过程研究得最早、最详尽的是神经(横纹)肌接头,许多概念由此建立。Katz及同事研究发现,在没有神经冲动的情况下,突触后细胞内微电极可以记录到幅度不等的微终板电位(miniature end plate potential,MEPP),其幅度比呈整数关系。因此认为,当动作电位到达神经末梢时,电压依赖性钙通道(voltage‐dependent calciumchannel,VDCC)开放,导致Ca2 +内流,囊泡膜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图2‐。破伤风杆菌(clostridiumtetanus)产生的破伤风毒素选择性地水解囊泡相关膜蛋白VAMP,专门侵犯运动神经元和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引起肌张力增加和痉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