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靶标药仍以抑郁症单胺学说为依据,发展以作用于单胺能神经受体上的药物为主。20世纪90年代初,一些学者发现NMDA受体拮抗剂如MK801(dizocilpine)、ACPC等在动物抑郁模型上有效,以后逐渐扩大到不同类型的NMDA受体拮抗剂,如CGP37849、CGP39551、SL820715(eliprodil)等,在多种抑郁模型上均显示抗抑郁作用。在临床上,NMDA受体拮抗剂ketamine静注后,在72小时内可缓解抑郁症状。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表明,CRF系统高度活跃在焦虑和抑郁症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另外一种观点认为,在PDE4上有两个结合位点,rolipram与高亲和位点结合可能是其不良反应的原因所在,因此应发展与低亲和位点结合的酶抑制剂,用来治疗抑郁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