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40年代就开始应用,目前仍为治疗炎症性肠病的首选药物,SASP是磺胺吡啶与5‐氨基水杨酸(5‐ASA)以偶氮键相结合的产物,口服后大部分在结肠内被细菌的偶氮还原酶裂解为磺胺吡啶和5‐ASA。5‐ASA为SASP的主要有效成分,其滞留在结肠内,与肠上皮接触,发挥其药效作用,而5‐ASA胺吡啶大部分吸收入血循环,经肝乙酰化等作用由尿排出,故认为SASP的副作用主要是由磺胺吡啶引起的。常发生在用药前8~12周,剂量一日4~8 g,血清磺胺吡啶浓度> 50 μ g/ml时,表现为恶心、呕吐、厌食、消化不良、头痛、网织红细胞增多、皮肤带蓝色和精子减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