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于人体红细胞内的红内期疟原虫,进行周期性的裂体增殖(环状体‐滋养体‐裂殖体‐环状体),不断侵犯和破坏红细胞,引起临床上的周期性寒战、发热和出汗退热的发作。针对红内期的药物(即红内期裂殖体杀灭剂)可以迅速控制临床症状,起到治疗作用。这类药物的筛选分为初筛和复筛二步,只采用鼠疟和猴疟的红内期感染模型,无需蚊媒。初筛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受试化合物是否具有杀红内期的活性,复筛则进一步确定其量效关系,治疗指数,以及是否与氯喹等药物有交叉抗性等。猴疟复筛实验多用食蟹猴疟原虫‐猴模型,原虫接种后,可在原虫血症达10%时给药,但诺氏猴疟原虫毒性大,治疗时间应在原虫血症达2%之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