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生理情况下,血小板在血液循环中无粘附性,在完整平滑的血管中能顺利运转。一旦血管内膜受损,胶原物质外露,血小板与之接触,其外膜则发生一系列理化改变,粘附在上面。血小板粘附的同时或在粘附之后,在组织损伤释放的二磷酸腺苷(ADP)、胶原组织、肾上腺素或凝血酶等物质的作用下,其膜表面糖蛋白Ⅱ b/Ⅲ a(GP Ⅱ b/Ⅲ a)受体的纤维蛋白原结合位点暴露,通过纤维蛋白原与邻近血小板相连接,形成比较疏松的可逆性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