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已述及,不同部位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及其离子机制有显著的不同。近些年的研究发现,即使在同一部位,不同层的心肌细胞动作电位也有所区别,例如心室壁的心内膜、心外膜和中间层细胞的动作电位形状不相一致(图17‐5A)。因为心内膜细胞的ITO(一种钾电流,详见分子机制一节)很小,可能会缺乏1期K +外流导致的早期复极化切迹。心外膜细胞对许多因素较为敏感,例如缺血时其动作电位容易发生改变。大规模临床试验提示,Na +通道强力阻断剂的促心律失常作用可能基于此原理,在伴有与钠离子流抑制有关的缺血病人尤为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