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用药书籍速查系统

[病理生理]第四节 药物依赖的维持

以上这些结果均说明前脑皮层、边缘系统和纹状体等多个参与了条件性药物线索的形成、线索诱导渴求的产生以及复吸的加工过程,如杏仁核使无关刺激成为条件刺激,再由前扣带回和OFC 调节引起渴求。尽管上述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物相关线索诱导的觅药行为的恢复,但证据表明,环境线索诱导的觅药行为的神经解剖部位与药物诱导的给药行为的恢复是不相关的,即单独的神经解剖结构介导了不同原因引起的复吸过程。 表2‐7‐2 大鼠复吸模型对药物线索的神经解剖反应 注:BL A:背侧杏仁核;CeN:中央杏仁核;DA:多巴胺;NA:未评价;PKC:蛋白激酶C 由于药物渴求是一种主观感受,动物模型毕竟不能用语言表达这种感受,而且动物的研究结果也不敢肯定能完全适用于人脑,因此有一定局限性。PET和f MRI 等功能神经影像技术,已被用于研究当药物依赖者回想起使用药物的反应时,脑内局部血流量的改变以及与条件线索诱导渴求产生的相关脑区的激活,这些部位的改变可能是与渴求有关的脑区。 表2‐7‐3条件性线索或可卡因诱导产生可卡因渴求的功能解剖 注:与对照条件的局部脑血流相比,“↑” 代表渴求增加,“↓” 代表渴求下降,“—” 代表没有变化。这些研究均表明渴求程度的高低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可能同时涉及多个基因参与,不同基因所起的作用不同,或是这些基因共同的累加效应参与了对渴求程度的调节,符合多基因遗传规律。有人探讨线索诱导药物渴求的脑区与性别的关系,使用PET 对可卡因成瘾者的研究显示,男性杏仁核的激活大于女性,而女性额下回和左侧额叶内侧的激活大于男性,即线索诱发渴求激

……
——《精神药理学》
书名:《精神药理学》
栏目:精神药理学 > 第二篇 精神障碍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 第七章 物质依赖的神经生物学
作者:江开达
参编:江开达,李晓白,司天梅,崔东红,方贻儒
页码:292-295
版本:1
出版时间:2007-05-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