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基本生理作用是影响心肌细胞膜的离子通道,通过改变离子流而影响细胞的电生理特性,改变传导速度,消除折返,抑制自律性和触发活动,从而抑制心律失常的发生,但是,在改变动作电位时程、传导速度和抑制触发活动的同时。又可能制造新的触发活动、新的折返和新的心律失常,即致心律失常的作用,因此抗心律失常药物是把双刃剑。总之,抗心律失常药物除上述继发性兴奋心肌作用机制外,基础的器质性心脏病和药物清除率的改变都会易化这种作用,在正常心脏,抗心律失常药物发生致心律失常作用的几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