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用药书籍速查系统

(二)疾病环节水平的遗传多态性

作为DNA损坏剂的药物,例如阿霉素,能够增强细胞破坏的能力,然而,在转录后作用的药物,例如结肠癌抗肿瘤治疗的主要药物5‐氟尿嘧啶,则产生了较强的抵抗作用。这些细胞中p53的突变可能暗示应该选择阿霉素类的DNA破坏性药物,而不是象5‐氟尿嘧啶一样干扰RNA作用于后转录水平的药物,作为抗肿瘤制剂。在这个小鼠的种系中,定位克隆发现了一种候选基因,被称作自然‐抵抗相关巨噬细胞相关蛋白1基因(Nramp1),这种蛋白专一地在网状内皮细胞中表达。这个例子阐明了各种不同的宿主因素和患者的选择、疾病的阶段以及实验设计在评估乳腺癌患者对辅助治疗的反应中所起的关键作用。

……
——《药物基因组学》
书名:《药物基因组学》
栏目:药物基因组学 > 第四篇 遗传药理学 > 第十九章 遗传变异的普遍性 > 二、人类基因的多样性
作者:姜远英
参编:
页码:264-266
版本:1
出版时间:2006-03-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