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醚(diethyl ether)于1540年由Valerius合成,1846年由Morton首先成功地应用于临床。乙醚可产生自大脑皮质至延髓的下行性抑制作用。乙醚的镇痛作用强,在麻醉一期即可产生可靠的镇痛作用,但此期难以维持稳定。乙醚抑制呼吸作用较轻微,浅麻醉时,潮气量略减,呼吸频率、每分通气量增加。乙醚对呼吸道粘膜刺激较强,诱导和浅麻醉时可引起咳嗽、喉痉挛、反射性呼吸停止、气道分泌物增多等,术后肺并发症较多。乙醚可降低神经肌接头对乙酰胆碱的敏感性,具有较强的肌松作用,深麻醉时可减少非去极化肌松药的用量。乙醚对呼吸、循环抑制较轻,镇痛作用较强,肌松效果良好,所需设备简单,适于各种需全麻的大、小手术。表4‐8临床麻醉分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