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
1[辅助检查]3﹒实验室检查 |
本病贫血多为轻或中度。红细胞大多属正细胞正色素性,但如在酒精性肝硬化等叶酸缺乏情况,则贫血呈大细胞性。其中细胞形态属于薄盘形者占病例数的59%,靶形占29%,厚盘形占12%。薄 |
![]() |
2[治疗](四)操作步骤 |
1 ﹒对患者或家属交代骨髓穿刺术的目的、不良反应,安慰患者,消除其焦虑情绪,并事先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4 ﹒用碘伏棉签或棉球常规消毒皮肤,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四周消 |
![]() |
3[护理]13.化疗不良反应的家庭处理方法 |
化疗期间,由于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难免会使正常的细胞受到一定损害,产生相应的毒副反应,如免疫功能下降、白细胞减少、消化道反应、脱发等。以下是一些关于化疗常见不良反 |
![]() |
4398﹒简述恶网的临床表现及血象、骨髓象的特点 |
恶网即亚性网状细胞增多症又称为恶性组织细胞病,是一种网状内皮系统恶性疾病,系由于异常的全身广泛性网状内皮系统恶性增生所致。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化,缺乏明显特征,急性病例:发病 |
![]() |
5[治疗]二、肿瘤常见贫血的重要原因 |
癌症患者发生贫血是癌细胞与患者机体相互作用的结果。肿瘤细胞亦可能通过溶血、出血、侵犯骨髓、副癌综合征等机制导致贫血。手术、化疗、放疗、生物免疫治疗也是重要的贫血 |
![]() |
6[病例]【病例介绍】 |
于1988年9月经当地医院X线片检查有多处骨破坏,并作骨髓细胞学检查,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非分泌型)。经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会诊给予CTX + MEL + VCR + PCZ + PDN化疗5个周期,用药2 |
![]() |
7[临床表现]一、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 |
白血病细胞在骨髓的恶性增生使骨髓的正常造血功能低下或衰竭,从而引起血细胞减少。同时,白血病细胞进入周围血后浸润组织、器官并继续无限制地增生,是急性白血病各种临床表现的 |
![]() |
8[治疗](二)骨髓刺激技术 |
对关节软骨表浅撕裂伤的研究表明,如果撕裂伤不越过潮线,即钙化软骨与未钙化软骨的分界线,通常无法自我愈合,损伤可能终生存在于关节软骨表面。这类技术包括软骨下骨钻孔、微骨折 |
![]() |
9[治疗](一)CIK 细胞形态和免疫学表型特征 |
CIK细胞在形态学上属于大颗粒淋巴细胞,其CD3 + CD56 +的CIK效应细胞在正常人外周血和骨髓中极罕见,约占淋巴细胞中的1%~5%,其前体细胞在体外经多种细胞因子培养3~4周后,可扩增1000倍 |
![]() |
10思 考 题 |
1 .核武器爆炸会产生哪些主要杀伤因素?它们各自会引起哪些类型的损伤?答案:核武器爆炸会产生4种主要杀伤因素,分别是: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放射性沾染。受照剂量初步估计: |
![]() |
11[临床表现]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主要原因是组织缺氧,为了代偿而致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增多,使产生更多的红细胞,目的是采取增加数量能多带氧,满足组织氧的需要。这样做,可暂时 |
![]() |
12361﹒什么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其血象及骨髓象各有何特点? |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因骨髓造血组织减少,引起造血功能衰竭而发生的一类贫血。其特点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都明显减少,骨髓中造血组织也明显减少而代之以脂 |
![]() |
13382﹒白血病血象、骨髓象有哪些共同特点?为什么说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 |
慢性病例白细胞数明显增加,且以成熟及接近成熟的白细胞为主。2)骨髓细胞发育停滞于某一阶段,急性白血病以原始及早期阶段为主,亚急性以中幼阶段为主,原始与早幼粒细胞比例较大,慢 |
![]() |
14[病理学](五)造血系统的病理改变 |
1 ﹒脾脏的形态改变据一般记载,烧伤后脾脏的改变有充血、出血、脾小体灶性坏死,脾梗死,浆细胞反应、网织细胞增生、嗜酸性细胞减少、急性脾大,以及脾小动脉淀粉样物质形成等。但半 |
![]() |
15[速览]二、中性粒细胞增多症 |
周围血中性粒细胞数量变化取决于骨髓粒细胞的生成、释放至血液以及粒细胞的破坏失衡。急性一时性粒细胞增高可见于剧烈运动、感情激动、恐惧或注射肾上腺素后,这是由于边缘池 |
![]() |
16[护理]一、骨髓采集方法 |
1 ﹒患者送达手术室门口后,在门外交换推车,将准备好的手术包、保养液及术中所用液体、全血交与手术室接诊巡回护士。6 ﹒洗手护士将采集后骨髓和肝素化的保养液以2 ∶ 1混合成骨髓 |
![]() |
17[治疗]四、临床操作考点评分标准 |
5 ﹒用2%利多卡因在预先选定的穿刺处皮肤注射一个皮丘,然后垂直向皮下组织注射至骨膜处,再向骨膜下注射,充分进行局部麻醉。8 ﹒将骨髓穿刺针固定器固定在适当的长度上(胸骨穿刺约1. |
![]() |
18[治疗]六、造血系统反应 |
由于半衰期(红细胞120天、血小板5~7天、白细胞4~6小时)的不同,最初常表现为白细胞特别是粒细胞的减少,其次是血小板减少,严重时血红蛋白也降低。骨髓中主要为粒系受抑制,单核巨噬细 |
![]() |
19[治疗]【疗效观察】 |
慢性期:临床表现无症状或有低热、乏力、多汗,体重减轻症状。血象:白细胞计数增高,主要为中性中、晚幼和杆状粒细胞增多,伴少量有核红细胞。加速期:发热、贫血、出血加重,骨骼疼 |
![]() |
20[治疗]【疗效观察】 |
骨髓象:原粒细胞Ⅰ型+Ⅱ型(原单+幼稚单核细胞或原淋+幼稚淋巴细胞)≤5%,红细胞或巨核细胞系正常。M 2b型:原粒细胞Ⅰ型+ Ⅱ型≤ 5%,中性中幼粒细胞比例在正常范围。血象:Hb≥1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