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
1 | 答:根据国务院2004年11月颁布的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病原微生物按照危险度的差异由高到低分为四类,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 |
![]() |
2 | 答:微生物通常是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生物,而且无处不在。因此,在微生物的研究及检验中,不仅需要通过分离纯化技术从混杂的天然微生物群中分离出特定的微生物,而且还必须随时注意保持...... |
![]() |
3 | 答:病原微生物样本是指医疗卫生、科研和教学等专业机构在从事传染病监测、临床检验和科学研究等活动中在现场采集的与病原微生物有关的,具有保存价值的人体或动物体采集的体液...... |
![]() |
4 | 答:包括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雅丝螺旋体;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柯萨奇病毒(A、B)、埃可病毒(ECHO)及其他肠道病毒、疱疹类病毒(单纯疱...... |
![]() |
5 | 答:三类危害程度真菌种类包括:黄曲霉菌、杂色青霉菌、梨孢镰刀菌、放线菌属、诺卡菌属、石膏样毛癣菌、孢子丝菌。 |
![]() |
6 | 答: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淋病奈瑟菌及其他致病的奈瑟菌、百日咳博德特菌、白喉棒杆菌及其他致病棒杆菌、流感嗜血杆菌、沙门菌、志贺菌、致病性大肠...... |
![]() |
7 | 答:二类危害程度微生物包括:土拉弗朗西丝菌、布鲁菌、炭疽芽胞杆菌、肉毒梭菌、鼻疽假单胞菌、类鼻疽假单胞菌、麻风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狂犬病病毒、森林脑炎病毒、流行性...... |
![]() |
8 | 答: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有鼠疫耶尔森菌,霍乱弧菌(包括EL-tor弧菌);天花病毒、黄热病毒(野毒株)、新疆出血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东、西方马脑炎病毒、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 |
![]() |
9 | 答: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动物疾病的微生物。那些用于生物制品,菌苗、疫苗生产用的减毒或弱毒菌种,也属于第四类。 |
![]() |
10 | 答:三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这类微生物如...... |
![]() |
11 | 答: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间接在人与人、人与动物、动物之间传播的微生物。实验人员接触这类微生物感染机会较多,感染后症状较重能危及...... |
![]() |
12 | 答: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已宣布消灭的微生物。这类微生物引起实验室感染的机会多,感染后发病的可能性大,症状重且可...... |
![]() |
13 | 答:根据危害程度不同我国把致病菌分为四类。依据对人类的危害程度由大到小,分为一至四类。一类危害最大,四类危害最小,以此类推。国际上公认的分类方法正好相反,为1~4级。1级危害...... |
![]() |
14 | 答: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的要素至少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感染数量、暴露后潜在后果、自然传播途径、病原微生物在环境中的稳定性、病原微生物宿主、从动物研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