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绝大多数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均是通过影响心肌电兴奋时程中不同时相的离子通道和离子流,使其电生理特性的兴奋性、传导性等产生变化而起作用。虽然各种药物所针对的离子通道和离子流,以及其作用强度均有不同,但是就其总的药理学机制来说,具有如下几特点:选择性抑制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是选择性地作用于已经出现可诱致心律失常发生的病态(如缺血、牵拉等)组织细胞,而对正常组织细胞作用偏弱。60年代以后,随着电生理学和药理学研究发展,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开发突飞猛进,现已有用于临床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多达数十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