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治疗]五、再狭窄和腔内支架研究进展

支架置入后再狭窄机制、预防和治疗是近年许多学者研究的焦点。这包括ES生物相容性的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学实验研究、ES再狭窄(restenosis)或闭塞的经导管治疗以及ES技术方面的改进和更新。其基本作用机制是经导管注入生物降解性聚合物在狭窄管腔处之,即刻进行局部热成型处理,使其在靶部位达到原位定型,而后用扩张球囊造型,从而及时于靶部位获得一薄层与其下管壁组织表面密切顺应、紧密粘连并有支撑作用的腔内聚合物衬垫。从而可非常有效的防止或减少管壁表面的血栓形成和内膜增生。 ......

——《中华影像医学.介入放射学卷》
书名:《中华影像医学.介入放射学卷》
栏目:中华影像医学.介入放射学卷 > 第三篇 心血管系统 > 第五章 周围血管疾病 > 第二节 血管支架成形术
作者:贺能树 吴恩惠
参编:吴恩惠,贺能树,李麟荪,田建明,张兆琪
页码:235-237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5-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