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治疗]第三节 “醛固酮逃逸”现象

1995年Strutbers报道了用ACEI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时,发现在应用依那普利20mg每日2次,血浆醛固酮和Ang Ⅱ水平下降,但是过了数月后,它们又逐渐恢复到原来水平。后来人们把这种现象分别称之为“ Ang Ⅱ逃逸”和“醛固酮逃逸”现象。RALES试验表明,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具有与醛固酮相似的化学结构,在C17上有一内酯环取代了醛固酮结构上的酮醇链,可与醛固酮竞争结合醛固酮受体,阻止醛固酮‐受体复合物形成,能有效拮抗醛固酮的有害作用。ACEI、ARB与螺内酯联合应用,从理论上讲,ACEI能减少A ......

——《冠心病的诊断与治疗》
书名:《冠心病的诊断与治疗》
栏目:冠心病的诊断与治疗 > 第五篇 冠心病防治常用药物 > 第九章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作者:宋文宣 曲彦 王晏平 王旭 池一凡出版发行:人民卫生出版社(
参编:宋文宣,曲彦,王晏平,王旭,池一凡
页码:555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12-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