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概述]一、心脏损伤标志物发展过程

早在1954年Karmen A等就用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1957年Vesell经行血清蛋白电泳发现LDH三个独立的活性峰,后发现LDH分子量大,半衰期长,很多疾病,其均升高,这对诊断亚急性AMI有一定的价值。CK是由M和B两类亚基组成的二聚体,其同工酶CK-MB心肌特异性高,同时单克隆抗体质量法检测CK-MB的准确性高,在20世纪80年代CK-MB被认为是AM ......

——《心脏标志物临床应用进展》
书名:《心脏标志物临床应用进展》
栏目:心脏标志物临床应用进展 > 第一章 绪 论 > 第一节 心脏标志物研究发展历程
作者:马依彤
参编:杨毅宁,林涛,马翔,付真彦,黄莺
页码:2-5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10-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