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体成分常以非活化形式存在,在某些物质的参与下或在特定的固相表面,补体成分依次被激活。被激活的前一组分具有裂解后一组分的活性,导致若干后续组分的活化,形成一系列补体级联反应,最终发挥溶细胞效应。当两个以上的C1q头部与Fc段结合后,C1q的分子构象发生改变,使C1r自身活化并裂解C1s,后者具有丝氨酸蛋白酶活性(C4和C2转化酶),此即活化的C1复合物(图16‐。C5与C5转化酶中的C3b结合,并被C5转化酶裂解成C5a和C5b。旁路途径激活物质的存在,为C3b或提供了不易被H因子、I因子灭活的保护性微环 ......